摄影资讯 > 本市摄影动态
第17届无锡市摄影艺术展近期揭晓

  言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5点希望并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两年一届的我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综合性摄影展览——第17届无锡市摄影艺术展览今天在此开展。此项展览自上世纪80年代创办以来,在无锡摄影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享有“国展”的美誉,对推动无锡摄影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届展览自年初启动至10月30日截稿,共收到465名作者的4350件作品,经初评和终评两个环节,最终评选出:纪录类金奖2件、银奖3件、铜奖5件、入选41件;艺术类金奖2件、银奖3件、铜奖5件、入选55件。纵览本届展览,我们能看到一批反映疫情防控、乡村振兴、自然风光、人文历史、风土民俗、商业创意等近年创作的精良作品收录其中。这些作品,切实反映了无锡摄影人不断探索追求摄影“高峰”的精神;深刻体现了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面前,无锡摄影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用影像记录好时代的担当,也展现了无锡摄影人站在江苏摄影这片高原上应有的前行姿态。围绕国家大事盛事,百姓乐事喜事,无锡摄影人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为时代留影,为人民写真,将打动人心的真实故事赋予在作品之中,将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定格在历史瞬间,将社会生活的发展巨变呈现在人们面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时代为我们当前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希望无锡摄影界努力打造具有无锡品牌、江苏特色、中国亮点的摄影精品,从高原迈向高峰,以影像为载体,传播正能量,奋力开创无锡文化强市、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局面

17届无锡市摄影艺术展获奖名单

序号

姓名

作品名称(纪录类)

获奖等级

1

许雯霞

《彩云映锡城》

金奖

2

周建鹏

《电商蜜桃匠》

金奖

3

万正初

《鸿翔鸾起》

银奖

4

吴 琦

《坚 守》

银奖

5

周一平

《天鹅》(组照)

银奖

6

胡 奕

《支教》(组照)

铜奖

7

陆顺荣

“高”手》(组照)

铜奖

8

沈少平

《锔瓷》(组照)

铜奖

9

张惠良

《激情之夜》

铜奖

10

张 军

《农家喜事》

铜奖

11

曹婧雯

《暮 归》

入选

12

曹 俊

《扶贫书记直播带货》

入选

13

曹卫江

《武当山》

入选

14

陈 成

《爱心家园》(组照)

入选

15

陈亚娣

《晨曦中的江城》

入选

16

储婧婧

《健康步道》

入选

17

褚澄刚

《我为城楼换新衣》

入选

18

邓艾菁

《吐尔根牧场》

入选

19

高 琰

《希望之光》

入选

20

顾叶娟

《多 嘴》

入选

21

归祖玲

《天际霞光入水中》

入选

22

郭西濛

《铁杆书迷》

入选

23

郭益强

《晒谷场》

入选

24

黄佳琴

《烈士陵园上的婚礼》(组照)

入选

25

金 雷

《老有所乐》(组图)

入选

26

李海平

《雨中情》

入选

27

李 玉

《文化主题广场》组照

入选

28

刘红霞

《岁月镌刻的爱》(组照)

入选

29

刘斯亮

《远望人的星辰大海》(组照)

入选

30

罗继锋

《造船工人》组照

入选

31

钱克勤

《踩文蛤》(组照)

入选

32

钱 铭

《洋河匠心》

入选

33

邵勤霞

《忙碌的快递》(组照)

入选

34

陶 洁

《进出口》

入选

35

陶 勇

《温馨一家》

入选

36

吴朱娟

“锡”望你来》

入选

37

奚鸣君

《四八达》

入选

38

奚鸣君

《乡村昆曲名角》(组照))

入选

39

谢 劲

《被忽视的》(组照)

入选

40

谢晓晓

《工人风采》(组照)

入选

41

徐 洁

《马拉喀什掠影》

入选

42

薛 莉

《乡村盛景》

入选

43

杨 莉

《老年人的新时尚》(组照)

入选

44

杨梦麟

《渔汛时节》

入选

45

杨瑞芝

《雾中小镇》

入选

46

杨仕忠

《老灶台》

入选

47

朱 雯

《急诊室》

入选

48

朱霞静

《甩》

入选

49

朱智辉

《可怜父母心》

入选

50

诸玲霞

《梦乡》

入选

51

诸玲霞

《喜瞰丰收景》(组照)

入选

艺术类

1

潘正光

《大会战》

金奖

2

邹荣兴

《新生活》(组照)

金奖

3

蒋 超

《水舞精灵》

银奖

4

庞澄勋

《立体交通》

银奖

5

杨金龙

《奔小康》

银奖

6

范建华

《黑白城市建筑》(组照)

铜奖

7

何智华

《翼》

铜奖

8

张雨驰

《战 疫》

铜奖

9

朱刚群

《艺术体操》(组照)

铜奖

10

朱智辉

《美容热》

铜奖

11

蔡意同

《金山岭晨雾》

入选

12

曹婧雯

《云湖的黄昏》

入选

13

曹卫江

《少林禅武》(组照)

入选

14

陈 江

《江阴通江立交“中国结”》

入选

15

陈凌虹

《峡谷运输》

入选

16

陈亚娣

《光盘行动》

入选

17

陈跃红

《残荷听雨》

入选

18

单本根

《秋硕丰登》

入选

19

丁 欣

《画里乡村》

入选

20

关榕年

《金色秋收》

入选

21

管 国

《飞跃望月》

入选

22

归祖玲

《冬荷风骨》(组照)

入选

23

归祖玲

《非州星夜》

入选

24

贺燕萍

《梳 理》

入选

25

胡丽云

《热火朝天》

入选

26

黄富民

《水果总动员》(组照)

入选

27

黄谷盈

《面面相觑》

入选

28

黄亮安

《彩妆》(组照)

入选

29

黄亮安

《荡漾在秋色里》

入选

30

黄 宁

《揉香弄影》(组照)

入选

31

蒋 超

《请停止抽烟》

入选

32

蒋 超

《衣服烫好了吗?》

入选

33

李国芳

《北国风光》组照

入选

34

李 玮

《瓯江帆影》

入选

35

刘国选

《银蛇狂舞》(组照)

入选

36

刘红霞

《流光溢彩》

入选

37

刘向阳

《挥汗》

入选

38

刘小青

《晨曦》

入选

39

陆 波

《塔川秋色》

入选

40

陆 波

《要塞晨雾》

入选

41

陆 平

《傍晚的锡虞立交》

入选

42

潘晓寰

《追逐》

入选

43

荣 伦

《坝上冬韵》(组照)

入选

44

沈 斌

《泰伯》(组照)

入选

45

时家辉

《构成》(组照)

入选

46

王勤红

《最美云雾村庄》(组照)

入选

47

卫安钢

《瑞鹤》

入选

48

吴朱娟

《山长水阔知何处》

入选

49

夏忠兴

《一往无前》

入选

50

薛 莉

《晨》

入选

51

杨金龙

《精 灵》

入选

52

詹爱平

《黑白交响曲》(组照)

入选

53

张 岚

《魅 影》

入选

54

张启峰

《仲夏夜之梦》

入选

55

张文龙

《山路弯弯》

入选

56

张物华

《古镇广场舞》

入选

57

赵 燕

《非遗制伞》

入选

58

赵 勇

《逐梦紫砂人》(组照)

入选

59

周惠民

《窗 口》

入选

60

周湘基

《旋转的舞台》

入选

61

周一平

《忽背夕阳飞》

入选

62

周震东

《色窑》(组照)

入选

63

朱霞静

《舞 动》

入选

64

邹荣兴

《风刻》(组照)

入选

65

邹荣兴

《搏 击》

入选

 

 第17届无锡市摄影艺术展部分获奖作品

纪录类金奖 《彩云映锡城》 许雯霞 摄

纪录类金奖《电商蜜桃匠》 周建鹏 摄

艺术类金奖《大会战》 潘正光 摄

艺术类金奖《新生活》  邹荣兴 摄

纪录类银奖《鸿翔鸾起》 万正初 摄

纪录类银奖《坚 守》 吴 琦 摄

纪录类银奖《天 鹅》 周一平 摄

艺术类银奖《水舞精灵》 蒋 超 摄

艺术类银奖《立体交通》 庞澄勋  摄 

艺术类银奖《奔小康》 杨金龙 摄

纪录类铜奖《锔 瓷》沈少平 摄

纪录类铜奖《激情之夜》 张惠良 摄

纪录类铜奖《农家喜事》 张 军 摄

记录类铜奖《支 教》胡 奕  摄

艺术类铜奖《战 疫》 张雨驰 摄

艺术类铜奖《翼》 何智华 摄

艺术类铜奖《美容热》 朱智辉 摄

艺术类铜奖《黑白城市建筑》 范建华 摄

纪录类入选《扶贫书记直播带货》 曹 俊 摄

纪录类入选《温馨一家》 陶 勇 摄

纪录类入选《远望人的星辰大海》 刘斯亮 摄

艺术类入选《梳 理》 贺燕萍 摄

艺术类入选《光盘行动》 陈亚娣 摄

记录类入选《雨中情》李海平 摄

艺术类入选《少林禅武》曹卫江摄

艺术类入选《逐梦紫砂人》赵 勇 摄

 

无锡摄影的远山近水

在历史上,摄影与城市之间关系的亲疏以及二者互生共荣的程度,就城市一方而言,早期取决于地理的优势,渐次是经济发挥了直接的作用;在最终,文化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无锡与摄影,兼具了这三方面的特点。

1874年,狷介不仕却“尤精制器”的无锡学人徐寿在上海创立格致书院,在他译介推广的大量西学著作中,1888年出版的《色相留真》是他与英国人付兰雅合作编译的一部推介摄影术的著作,也是中国较早出版的一部关于摄影术的专业书籍。

这是无锡人留在中国摄影史上的最早印记。

相对于徐寿的孤寂,在摄影艺术本土化精进的民国年间,叱咤风云式的主力干将中,无锡人的成就显山露水,不可小觑。刘半农的摄影理论并不逊色于他的文学成就,《半农谈影》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敖恩洪是当年号称社员最多、地域分布最广、影响力极为深远的上海“黑白社”的执行委员,其贡献载入史册,其作品独树一帜;王劳生兼具创作与理论的双重修养,其作品与摄影观亦自成一家;顾淑型从记录“三·一八”惨案作为起点,成为女性摄影家的一代典范;方大曾的摄影始于“九·一八”之前,终于“七七事变”之后,短暂的生命与其留下的大量精湛作品,书写了一名以摄影参与抗战的年轻知识者的传奇人生;陈葭生毕其一生记录无锡以及江南景致,其作品开一代清新婉约的水乡画风。在无锡,彼时还成立了一家完全由城市同好组建的摄影团体——无锡雪浪影社,其办展交流切磋影艺的活跃度,在沪杭线声名广播。

除了陈葭生,余者皆为离开家乡无锡,驻留京沪等地实现抱负者。这,与同时代乃至历史上无锡籍人士在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里那一串串灿若星辰般的名字联系起来看,人们不能不叹服锡城一地鱼米经济的富庶和文化底蕴的深厚。

1949年至今的无锡摄影同样硕果盈枝。在每一个时期、每一种风格的摄影建树中,都有无锡摄影家的杰出贡献。无论纪实摄影抑或风光摄影,无论商业摄影抑或当代摄影,其中引领风气之先者,不乏无锡的娇子。与民国一代的摄影情形所不同的是,这些年无锡摄影家的摄影成就之地不仅在京沪等大城市,市内的本土摄影亦精彩纷呈。

通过第17届无锡市摄影艺术展的作品,人们可以管窥一豹。

这些作品,影像内容丰富,题材涵盖面广,表现形式新颖,其中不乏许多在图像意志的表达和视觉效果的呈现上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也有许多吸取了当今最新的摄影理论成果,借鉴了现代摄影理念,同时又结合了最朴实的现实生活之后,大胆创新、大胆实践的新锐之作;更多的,是可以令人们既感到似曾相识又有耳目一新之感的温馨之作。展览的作品中,既有反映国家改革开放成果、表现祖国秀丽山川的精美佳作,也有摄影师们立足无锡,努力挖掘本土的地域文化资源,刻苦记录并反映火热的无锡建设和发展成果,以挚爱之心表现无锡百姓安居乐业、美满康健的小康生活的匠心之作。似曾相识,是因为这些作品取材于无锡,源自于现实生活这片土壤;耳目一新是因为,假如不是摄影,人们也许从来都不会发现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城市,每日行进的道路,饮食起居安置身心的社区,有如此之美、如此可爱,又如此地富有令人深层眷念的吸引力。尤其是获得金银奖的作品,《电商蜜桃匠》与《奔小康》互为因果,阐释了勤勉智慧的无锡人将本地特产凭借现代商业新模式融入社会大市场、大需求之后,民众生活迈入小康的壮观景象,也从一个点,见证了无锡这座城市与国家发展的脉动同频共振;《彩云映锡城》和《立体交通》则以独特的视角、炫丽的色彩和极富感染力的画面语言,形象化地说明了无锡这座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标杆之城、示范之城,在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进程中,保持的速度以及业已抵达的高度。画面静中有动,思绪由此及彼。细细审视这些作品,这里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也是一个个鲜活故事的展现;是一帧帧凝结的瞬间,也是一段段漫长生活的延续;在这里,有人、有物、有风景,有喜、有乐、有感动,有颜色和黑白之外艺术匠心,还有视觉观看触发心灵带来的深深联想;这不仅是因为摄影的功劳,还因为我们的摄影师们都带着一颗热爱无锡、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在自己的身边发现美,记录爱,寻找可以用影像来表现的城市魅力。

今日无锡,地处苏锡常都市圈和沪宁都市圈的中心,正在以“世界格局中的无锡”的宽广胸怀,以开放共进的豪迈姿态,倾力打造太湖湾科创带,以期充分发挥背靠长江、南拥太湖、东接上海、西向湖湾一体的区位及生态优势,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在长三角区域科技产业创新格局和环太湖科创共同体中凸显C位担当。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和支撑,文化是城市的活力和源泉。

  文化如此,艺术亦然。作为艺术的摄影,置身其中,并时刻与城市同进共荣,依赖的,正是这样的逻辑和规则。

130多年前,徐寿在《色相留真》之后又编辑出版了《照相器》、《照相干版法》等小册子,在为国人推介新式照相器材和干版摄影术的同时,他曾预见到:“年月增加,将来照相之事,必较今日更胜。”古人不知今日事,今人可察古人意。徐寿若能知晓今日无锡摄影的繁茂与丰盛,这位中国摄影术的传播先驱,一定倍感欣慰。

无锡摄影,有历史的底色、深厚的背景,更有各领风骚的中景和推陈出新的近景;她与中国摄影的历史进程相同步,杰出的摄影家和优秀的作品星辰般点缀在中国摄影的版图上;独立观看,其景深悠远,层次丰富,远山近水相得益彰,堪称国内城市摄影的典范。

 

【作者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理论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获得者】

 

 

相关文章
无锡市红星路358号312室
电话号码:81001567
本站所有图片文字信息归 无锡市摄影家协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28436号-1